
中新網黑龍江新聞3月29日電(張子龍 孫漢侖)近日,大慶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走進大慶醫學高等?茖W校全方位普及防詐常識,為駐!胺丛p志愿者”頒發了榮譽證書,共同打造警校反詐聯盟機制。那么,大學校園容易發生哪類詐騙?又該如何預防?大慶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副大隊長陳凈給予了全面解析。

民警與反詐志愿者合影
網絡刷單詐騙,小額返現設下圈套
去年,學生包某在網上找了一個“刷單兼職”的工作,加了客服QQ。
第一次,包某接了一個100元的刷單任務,幾分鐘后,收到總共109元的本金和傭金。包某十分高興,又花了1443元做了任務,做完后對方卻以“不做滿不返款”等為由拒絕返錢。
為了拿回本金,包某忍痛又花7215元做了15單。就在包某等著對方返錢時,卻發現自己已經被對方拉黑,錢也一去不返。
防騙警示:
“2022年全市一份電詐分析統計數據顯示,刷單返利類詐騙占比29.4%,處于高發態勢,學生們應該提高警惕!
據陳凈介紹,經濟學上有一個術語叫“沉沒成本效應”,即人們為了挽回損失,往往會投入更多的成本進去,結果只能造成更大的損失。
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違規的行為,大家要理性面對“刷單兼職”的誘惑,同理還有“小說錄入員”等兼職詐騙名目均不可信。該類詐騙往往通過一兩單小額返現設下圈套,博取受害者的基本信任,誘使受害者加大任務量,從而騙取更多的錢財。

學生們在認真聽講。
冒充客服詐騙,賠償、退款莫輕信
學生袁某接到某“快遞客服”電話,說包裹在運送時丟了,可以申請賠償。
袁某查詢后確認自己確有包裹,便在對方發來的網址中輸入了身份證信息、銀行卡號和密碼,并把手機收到的驗證碼告訴了對方。不久,袁某就發現自己賬戶內的錢被轉走了?头宰屗^續提供驗證碼,袁某立即掛斷電話,撥打了110報警。
防騙警示:
冒充快遞公司客服聯系你,稱“包裹損壞/丟失,可申請賠償”,冒充購物網站客服通知你“訂單取消,可申請退款”,冒充電信公司提醒你“電話欠費,綁定賬號方便繳費”等,是犯罪分子慣用的詐騙伎倆。犯罪分子冒充網站客服,以“賠償”“退款”等理由,利用虛假網站,騙取受害者的銀行賬號、密碼等信息,以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。
點擊陌生鏈接要謹慎,需要輸入賬號密碼的網站,必須查詢核實網址是否與官方網址相同;切勿輕信自稱某某客服的電話,無論是銀行、通訊運營商還是網絡商城,請務必登錄官方網站查清情況,并主動致電官方客服了解詳情。
網絡貸款詐騙,放款前先收費
學生王某手頭緊,在網上找到了一家低息貸款公司,對方讓小王加QQ號碼,將自己的身份證號、家庭住址和電話等信息發送過去,進行貸款申請。
不一會兒,客服告訴小王,貸款申請通過了,需要交納3000元的保證金,小王覺得不太對勁兒,立即中止了操作。
防騙警示:
“放款之前先收費”是網絡貸款類詐騙最常見的伎倆,騙子往往會抓住受害人急于貸款的心理,在取得用戶信任后,利用“繳納保證金”“提供銀行存款流水”“手續費”等各種理由騙取被害人錢財,以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。
“免抵押”“低利息”“無擔!钡葟V告是貸款詐騙的常用口號,“證明還款能力”“保證金和服務費”等是詐騙分子的常用借口。一旦接到自稱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,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要輕信。

學生提問
冒充公檢法詐騙,多個角色環環相扣
學生孫某接到一陌生電話,對方自稱是湖南省懷化市公安局民警,因孫某牽扯到一個詐騙案,需要其馬上到懷化市公安局協助調查。
孫某表示不能前往,對方稱必須在當天趕到,如果趕不到,就會將電話轉接到北京市公安局進行處理。接著,另外一個男子與孫某通話,該男子讓孫某馬上收拾東西,稱會聯系六盤水公安把孫某羈押到北京等待調查。隨后,對方又表示要清查其財產情況,沒有嫌疑就不用被拘留,并向孫某發了一個網址,孫某進入網址后,看到關于自己的“刑事拘捕令”及“凍結管制令”。
驚慌失措的他按照對方指引正準備填寫個人信息時,接到了反詐中心民警電話,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。
防騙警示:
冒充公檢法等詐騙,犯罪分子會以“出問題”“懷疑你涉嫌洗黑錢”“涉嫌販毒”等理由先將受害人震懾住,甚至通過虛假網站或者傳真向受害人展示“逮捕令”或處罰信息,多個角色環環相扣,以證明清白為由要求受害人將錢打入“安全/監管賬戶”,從而騙取受害人錢財。
公檢法機關不會設立監管賬戶或安全賬戶。凡自稱公檢法工作人員要求轉賬的,應一律拒絕。公檢法辦案會通知當事人到執法場所,出示證件,辦理手續。凡是通過微信、QQ或其他“屏幕共享”軟件辦案的,或者直接要求轉賬的,都是騙局。
網絡交友類詐騙,打“情感牌”騙錢
今年2月,有居民報警稱自己是一名抖音主播,在平臺中粉絲刷禮物后,雙方添加微信好友。
在多次聊天騙取報警人信任后,對方稱喝酒突發胃出血,而且沒拿手機,情況緊急,需5500元救命。待報警人將錢轉給對方后,便被拉黑。
防騙警示:
不要輕信在社交軟件上結識的網絡“好友”,犯罪分子往往利用“情感”這張牌騙取錢財,交友戀愛建議建立在真實見面的前提下進行。若在交往過程中涉及到轉賬匯款、索要個人隱私尤其是銀行信息時,一定要提高警惕,防止被騙。
冒充微信QQ好友類詐騙,網上借錢一定要確認
學生李某通過了一名自稱是其高中同學的陌生QQ好友申請,看名字,的確是高中同學。
在多次聊天后,對方以“家人生病,急需一筆錢”為由,向李某借錢。顧念同學之情,李某便向其指定賬戶轉賬1000元。之后,心存疑慮的李某與其高中同學電話確認,發現自己被騙。
防騙警示:
不要輕信短信、QQ和微信等信息內容,任何人發來的信息都建議留個心眼兒,多重核實。
不要輕易給陌生賬戶轉賬,要通過當面詢問、電話溝通等多種方式進行核實。
在QQ、微信等網絡通信軟件上,請勿直接備注“父親”“母親”等直接明了的稱呼,防止犯罪分子有機可乘。
提供考題類詐騙,聲稱能提供資料的都是騙局
2019年2月底,正在準備衛生高級職稱考試的黃某收到一條短信,說能提供考試題目和答案,費用是6300元。
黃某當即加了對方的QQ,但因為價格沒談好,放棄了。
半個月后,感覺復習難度越來越大的黃某又聯系了對方,并轉賬6300元購買了試題和答案。
對方發來一份考試原題及答案的加密壓縮文件,要求黃某再交6000元保證金才能給密碼。黃某意識到自己被騙,要求對方退錢,對方卻直接將她拉黑了。
防騙警示:
犯罪分子先非法獲取考生信息,稱能提供考題或答案,對即將參加考試的受害人實施精準詐騙。一旦有受害人急于求成,試圖作弊,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將錢款轉入指定賬戶,就會被騙。
不要輕信可以通過互聯網購買原題和答案,聲稱能提供相關資料的都是騙子。法律明確規定,考試漏題和作弊的行為是犯法的,試題外泄的法律后果很嚴重,大家不要心存僥幸,防止被騙;
網絡購物類詐騙,低價便宜切勿貪
學生小瞿看到有人發廣告,稱300元可以買8萬“某某幣”,而正常價格,1元只能買到10個“某某幣”。
心動的小瞿加了對方好友,并在對方發來的網址里充值了300元。充值后,網站上接連提示“積分不足無法購買”“操作失誤”“商品凍結”等信息,小瞿為了拿回錢,又接連充了錢。直到小瞿發現不對勁兒時,對方已經將他拉黑了。
防騙警示:
網絡購物陷阱圈套隨處可見,低價便宜切勿貪,正規途徑是首選。在進行網絡購物或與陌生人進行協商溝通時,若發現可疑或不對勁的地方,切記多方核實。遇到“解凍服務費”“操作失誤服務費”“信息驗證費” 等各種名目的收費項目,可以肯定就是圈套。
遠離電詐,牢記這些口訣
“無論是哪類電詐,大家記好口訣,就不會被騙!睂Υ,陳凈給出了“五個一律”“八個凡是”防詐口訣:
“五個一律”:
◆只要一談到銀行卡,一律掛掉;
◆只要一談到中獎了,一律掛掉;
◆只要一談到“電話轉接公檢法”的,一律掛掉;
◆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鏈接,一律不點;
◆一提到“安全賬戶”的,一律是詐騙!
“八個凡是”:
◆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;
◆凡是叫你匯款到“安全賬戶”的;
◆凡是通知中獎、領取要你先交錢的;
◆凡是通知“家屬”出事要先匯款的;
◆凡是在通話中索要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;
◆凡是讓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;
◆凡是自稱家人、朋友或領導要求打款的;
◆凡是陌生網站(鏈接)要登記銀行卡信息的。
陳凈特別提醒大家,盡快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,讓自己多一重保護。如果發現被騙,一定要收集被詐騙證據,及時報案。還可以用連續輸錯5次密碼的方式,通過網上操作或電話操作,輸入你匯款的賬號(騙子的賬號),鎖定賬號,避免損失擴大,也為警方破案提供時間。
據了解,去年一年,大慶公安機關共撥打預警電話、發送預警短信70萬次,見面勸阻1.6萬人,止損3030萬元。全市共破電詐案件483起,抓獲嫌疑人2079人。
反詐,大慶公安一直在努力,我們也要有足夠的防詐意識,讓騙子無可乘之機。(完)